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面对司马懿大军的围攻时,因兵力不足而采取的一种智谋。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内容:
背景
诸葛亮北伐中原,因参军马谡刚愎自用,导致街亭失守。司马懿率大军15万,兵临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形势岌岌可危。
情节发展
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诸葛亮的应对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的反应
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结果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空城计的寓意在于通过虚虚实实的手法,掩饰自己的空虚,骗过对方,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成语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