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与问的名言警句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论语·公冶长》中的经典名句,其完整表述和内涵如下:
一、原句出处与释义
原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释义 敏:
聪明、敏捷
好学:爱好学习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二、核心思想
谦虚好学:强调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应保持求知欲,虚心向他人学习。
打破偏见:反对因身份差异而拒绝学习,认为学习是提升自我的必要途径。
三、相关解读与延伸
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通过孔文子的谥号“文”阐释此句,指出“文”不仅指学问渊博,更包含虚心求教的态度。
现代应用价值
职场与生活: 鼓励团队成员间开放交流,避免因资历差异阻碍知识共享。 学术研究
四、其他相关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与“敏而好思,不耻下对”:前者强调行动与态度,后者侧重思考与交流的结合。
朱熹解读:圣人之所以为圣,不过好学不耻下问。
通过这些解读,可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座右铭,也是推动社会知识进步的重要理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