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端午仪式感,这些传统习俗通过诗人的笔触得以传承和发扬。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食粽子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陆游《乙卯重五诗》:“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挂艾草和菖蒲
文天祥《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陶谷《清异录·文用》:“每至端午,则悬艾于门,以禳毒气。”
佩香囊
陈义《菩萨蛮·包中香黍分边角》:“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宗懔《荆楚岁时记》:“以五彩丝系臂者,名为长命缕。”
赛龙舟
卢肇《竞渡诗》:“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张建封《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饮蒲酒
殷尧藩《端午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崔液《端午》:“雄黄画额避邪符,共贺佳节当五日。”
其他习俗
杜甫《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杨万里《端午即事》:“儿女纷纷夸紫笋,小儿争补碧丝长。”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还通过诗人的情感抒发,让我们感受到古代端午节的热闹与喜庆,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