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外》是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磨坊外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磨坊主阿列克谢·比留科夫,一个矮壮而结实的中年男人,他的举止粗野,动作笨拙。故事发生在一个深秋潮湿而阴冷的天气里,磨坊主懒洋洋地坐在小屋门槛上,吧唧着已经灭了的烟斗。
在这时,有两个刚来的修道院修士在忙碌,一个叫克利奥帕,是个高身量的白发老人,穿着溅了污泥的法衣;另一个叫迪奥多尔,是个黑胡子、黑脸膛的格鲁吉亚人,穿着普通的农民式羊皮袄。他们正在从大车上卸下一袋袋黑麦,准备运到磨坊磨成面粉。而磨坊的工人叶夫谢伊则坐在一块乌黑而泥泞的草地上,已经喝得大醉,手里揉着一张鱼网,做出修补的样子。
磨坊主转动眼睛,东张西望了很久,最后把目光停在搬袋子的修士身上,粗声粗气地质问他们为什么在这条河里打鱼。修士们没有回答,磨坊主便继续抱怨,声称他已经从城郊包下了这条河,鱼是他的,谁也没有权利来打鱼。他甚至威胁要去告修士们,或者自己亲自动手教训他们。在修士们忙着搬袋子的时候,磨坊主想起了以前似乎被修士们“蒙混”去的两袋面粉,开始为那两袋面粉骂街。接着,他发现工人叶夫谢伊喝醉了酒不干活,便丢下修士,朝着工人发脾气,空气中满是刁钻古怪而又难听的骂人话。两个修士先是隐忍,但不久克利奥帕就受不住了,带着哭音说这里是个活地狱。
就在这时,水坝上出现了一个身材矮小而驼背的老太,她是磨坊主的母亲。她面容忠厚,穿着古怪的、像甲虫的背脊般的花条长外衣,随身带一个小包,拄着一根小拐杖。她告诉磨坊主,她的另一个儿子快要饿死了,家里人都穿得破破烂烂,吃不起饭了,希望他能帮忙。磨坊主却冷漠地拒绝了她,说自己的事情很忙,没有时间管这些。老太太无奈地离开,磨坊主则继续坐在门槛上,继续他的抱怨和发脾气。
这个故事通过描绘磨坊主及其周围人物的互动,展现了人性的贪婪、自私和冷漠,同时也揭示了贫穷和压迫下的痛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