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手段。根据权威资料,具体方法与要求如下:
一、基本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 所有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或情绪化表达。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确保批评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
贯彻“团结—批评—团结”方针
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促进团结。批评应聚焦问题本身,而非个人攻击,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理念
既要揭露错误,又要帮助改正。对历史问题要客观分析,对现实问题要着眼解决,使同志们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二、具体方法
自我批评的技巧
敢于亮丑: 主动暴露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通过“红红脸、出出汗”实现自我净化。 深入剖析
制定整改计划:针对问题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并跟踪落实情况。
相互批评的规范 坚持原则:
避免“护短”“怕得罪人”心理,以事实为依据提出建设性意见。
注重方式:采用“个别谈话”“书面反馈”等温和方式,避免当面冲突。
鼓励建设性批评:通过“一针见血”的批评帮助同志成长,而非单纯指责。
三、实施保障
组织保障 党的领导机关要定期组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明确主题、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监督机制,对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的行为进行问责,形成良好风气。
思想引导
通过培训、学习先进典型(如焦裕禄、杨善洲)等方式,强化党员的批评意识,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氛围。
四、注意事项
避免极端化: 不将一般问题上升为严重问题,不因个别错误否定整体。 防止情绪化
及时总结反馈:会后向上级报告情况,针对反馈意见调整改进。
通过以上方法与保障,可有效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