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节俭历史故事,并没有直接记载在史料中,但可以从一些间接的信息中推测出一些内容。
首先,秦始皇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确实动用了大量的劳力和资源。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从全国调来了七十多万“刑徒”和大量民夫,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征发了大量民夫。修建期间,秦始皇还下诏书要求李斯提前征集数千对童男童女预备为他殉葬。然而,李斯在看到诏书后,认为征集这么多童男童女殉葬必然会遭到百姓反对,甚至可能引发骚乱,从而建议秦始皇改用陶殉。
秦始皇在听了李斯的建议后,改变了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征集全国能工巧匠,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并要求把陶人、陶马制得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虽然工匠们在烧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最终通过单窑分段烧制的方法成功烧制出了陶人、陶马。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时,虽然动用了大量的劳力和资源,但在一些具体细节上,还是体现出了节俭和务实的态度。例如,在李斯的建议下,他放弃了原计划中的人殉,改用陶殉,这不仅减少了因人殉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也体现了他对资源的节约和对民生的关注。此外,在烧制陶人、陶马的过程中,工匠们通过创新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最终完成了这一宏伟的工程,这也体现了秦朝在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先进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