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廉与荷花最配的古诗,综合多篇相关作品,以下为精选推荐及解析:
一、直接赞颂荷花清廉的诗作
《爱莲说》(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以莲花自喻,成为清廉人格的经典象征,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孟浩然)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通过荷花的自然形态,隐喻为官者应保持的清正品格。
《赠荷花》(李商隐)
“一品青莲若为官,光风霁月伴青廉。”
将青莲与高官德行结合,赞颂清廉为官的风范。
二、借荷花品格喻指清廉的诗作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以荷风、竹露的清幽意象,烘托隐士的高洁情怀。
《无题·其二》(李商隐)
“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
通过自然景象,隐喻对清廉官德的向往。
《咏荷》(周敦颐)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以莲花在群芳中的独特地位,赞颂其超凡脱俗的品格。
三、其他相关诗作
《小池》(杨万里): 虽未直接言廉,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意象常被引申为初露锋芒的清廉之态。 《莲花》
总结
荷花因“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成为清廉文化的核心意象。上述诗作通过直接描写或隐喻手法,将荷花与清廉品质紧密关联,既有《爱莲说》的哲学高度,也有《题大禹寺义公禅房》的禅意表达,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以莲喻廉”的独特美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