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教子》是《韩非子》中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原文通过曾参杀猪教子的故事,阐述了“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以下是详细译文及解析:
原文
曾参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待父母而学者也。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
曾参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跟在后面哭泣 曾参的妻子因事要出门,儿子因想吃猪肉而跟在后面哭泣,要求母亲带他一起去杀猪。
妻子哄孩子说只是玩笑
妈妈回来后,曾参正准备捉猪,妻子赶紧阻止并解释说:“我只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坚持要杀猪
曾参认为:“小孩子不能跟他们开玩笑。他们依赖父母学习,若母亲欺骗,孩子将学会撒谎,以后难以教导。”于是他坚持要杀猪。
妻子意识到错误
妈妈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感到后悔,与曾参一起杀猪给孩子吃。
核心思想
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曾参通过实际行动(杀猪)兑现承诺,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而非空谈。 教育原则
历史背景
曾参是孔子的晚期弟子,以孝行和严谨的治家著称。此故事虽未直接出自《论语》,但体现了儒家“教以正道”的教育思想,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培养儿童品德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