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
文段结构
第一段:从“鱼我所欲也”到“故患有所不避也”是第一层,提出了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观点。
第二段:从“由是观之”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第二层,通过事实论证,说明“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不仅限于贤者。
第三段:从“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到“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是第三层,通过正反论证,进一步强调“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是普遍存在的。
材料揭示
文中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了“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观点,并明确指出这是人的“本心”。
通过事实论证和正反论证,文章进一步说明了这一观点不仅限于贤者,而是所有人都有。
与《孟子》全书的思想内容相吻合
这一论点与《孟子》全书,尤其是《告子》全篇的思想内容相吻合,强调了人的本性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