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ù lì,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物体或人笔直地挺立,常强调独立、高耸的形态,多用于形容山峰、建筑物或人物姿态。
二、典型用法
自然景观 如“奇山兀立,群山连亘”,描绘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
人物形象
例如“她宁可迎风冒雪,兀立寒冬”,表现人物坚韧独立的品格。
建筑与地标
像“航标灯兀立崖岸边”,强调其稳固挺拔的功能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矗立、耸立、屹立。 反义词
四、出处与演变
文言文《徐霞客游记》中已有记载:“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
现代汉语中延续了该词的形象表达,但使用范围更广,不再局限于自然景观。
五、补充说明
兀立多带有褒义色彩,常通过“兀立寒冬”“兀立田间”等表述,突出主体在困境中的坚守与执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