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空城计的起因经过

59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其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

一、起因

街亭失守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驻守街亭,导致战略要地失守。魏国司马懿乘胜追击,率15万大军直逼蜀汉西城(今属甘肃天水)。

兵力悬殊

蜀汉方面仅剩2500名士兵驻守西城,且无大将指挥,面临极大劣势。

二、经过

诸葛亮布阵

诸葛亮传令隐藏旌旗,士兵原地待命,四城门大开。他亲自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带领两个书童,手持琴弦,登上城楼弹琴(焚香操琴)。

司马懿疑虑

司马懿率军到达城下,见城门大开、百姓洒水扫街,疑有埋伏。他怀疑诸葛亮故意示弱,遂令全军停步观察。

心理博弈

诸葛亮通过琴声和仪态镇定自若,司马懿见状更加怀疑。诸葛亮借机观察敌军,发现其军心浮动。

三、结果

司马懿撤兵

司马懿认为城内必有埋伏,为避免中计,决定全军撤退。

战略转机

虽然表面上看是被动防御,但此计保全了蜀汉主力,为后续撤退和反击赢得了时间。

四、战略意义

空城计体现了诸葛亮在绝境中的智慧与胆识,通过心理战术和策略伪装,以弱胜强。此计被后世誉为“兵法神机”,成为军事策略中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