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三十三天名称及结构如下:
一、整体结构
三十三天属于佛教“三界”中的“欲界”,具体分为:
上层:
善法堂天(帝释天居所)
四天王天:
四大天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居守
中间:
四天(山峰天、山顶天、善见城天、钵私他天)
下层:
八天(俱吒天、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
二、具体名称
善法堂天 须弥山顶中央,帝释天(玉皇大帝)居所,中央城为善法堂。
四天王天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四天
- 山峰天: 四天王东南方守护天 - 山顶天
- 善见城天:四天王西方辅助天
- 钵私他天:四天王东北方居所。
八天 - 俱吒天:
善见城天东南方
- 杂殿天:善见城天西南方
- 欢喜园天:善见城天西方游乐区
- 光明天:善见城天东北方。
三、补充说明
名称由来:三十三天并非指三十三层,而是从平面计算,须弥山分为四部分:善法堂(1天)、四天王天(1天)、四天(2天)、八天(4天)。
功能差异:不同天域对应不同修行阶段,如欲界天人尚存五欲,色界天人无欲但有色相。
文化融合:部分汉译佛典将帝释天称为“天帝”,与本土“上帝”概念呼应。
以上名称及结构综合自《正法念处经》《大智度论》等经典文献。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