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散文,收录于《朝花夕拾》。该文通过描写猫和鼠的习性,借动物喻人,主要表达了以下核心内容:
仇猫原因
- 童年时期饲养的隐鼠被猫捕食,引发对猫的初步反感。
- 后知隐鼠被保姆阿长误杀,对猫的恨意有所缓解,但猫的媚态和交配时的叫声仍令其厌恶。
猫的特征与象征
- 猫被刻画为“尽情折磨弱者”“媚态”与“流言”传播者,象征封建礼教伪君子。
- 通过反语手法,如“正人君子”的虚伪,揭露其本质为“鸡鸣狗盗”。
主题与寓意
- 批判当时社会“中庸之道”的虚伪,指出其本质是纵容恶势力。
- 表达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强权者的愤慨,呼应《礼记》理想社会的向往。
文章以童年回忆为线索,融合叙事与议论,展现了鲁迅对封建礼教和伪善的深刻反思。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