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一句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训,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字面含义
居安思危 指在平安稳定的环境中,要时刻保持对潜在危险的警觉性,避免因安逸而放松警惕。
戒奢以俭
倡导克制奢侈行为,以节俭为准则,反对铺张浪费,强调通过节俭培养自律和品德。
二、出处与背景
该句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征以此劝谏唐太宗,强调国家治理需从根本做起,只有保持德义根基,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三、深层哲理
因果关系
通过“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的比喻,说明只图眼前安逸而忽视潜在危机,如同砍断树根、堵塞泉源,最终会导致衰败。
品德与行为
奢侈行为会腐蚀道德根基,节俭则能培养自律和克制,使人在困境中更具韧性。
四、现实意义
个人修养: 提醒人们在顺境中保持谦逊和进取心,避免因安逸而堕落。 社会治理
例句:企业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