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 开始时微小的误差,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该成语常用于强调细节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做事时需谨慎对待每一个环节。
详细解析:
字词解释 - 差:
差错、失误
- 毫厘: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厘,比喻极小的量
- 谬:错误
- 以:导致
- 千里:极远的距离,比喻巨大的差异
出处 该成语出自两部经典文献:
- 《论语·先进》:
孔子提出“过犹不及”,朱熹注解为“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强调言行需把握适度原则;
- 《礼记·经解》:《易经》原文为“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进一步阐释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
核心思想 - 蝴蝶效应:
微小的变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
- 防微杜渐:强调在问题初期就加以控制,避免小错酿成大祸。
应用场景 - 科学实验:
如物理实验中微小的操作误差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 工程建筑:建筑设计中毫米级的偏差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 日常生活:如财务计算、时间管理等领域,细节决定成败。
相近成语对比: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指在某处失利后,在另一处取得补偿;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可能转化为好事;
因祸得福:因意外灾祸而获得好处。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与上述成语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预防微小错误,后者则侧重变故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