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仁义礼智信”的名人名言,综合《论语》等经典文献及后世思想家的论述,整理如下:
一、仁
"仁者爱人,恶人"
孔子提出仁的核心是爱人,但需区分善恶:仁者能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同时明辨是非。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表达仁德者推己及人的胸怀,强调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他人。
"克己复礼为仁"
通过克制私欲、遵循礼制来实现仁德,体现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二、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以道义为行为准则,小人则只追求私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强调物质与道义的价值观,真正的追求在于坚守正义而非物质享受。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面对利益时考虑道义,在危难时挺身而出,体现义的实践标准。
三、礼
"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核心在于和谐人际关系,通过礼仪实现社会秩序的平衡。
"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是个人品德的根基,缺乏礼制则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以恭敬和礼节待人,可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
四、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通过自然意象比喻不同品德:智者追求灵活变通,仁者追求沉稳专一。
"知者不惑"
智者因明辨是非而心境平和,不受外界干扰。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强调智慧需要长期观察和积累,体现辩证思维。
五、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用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失去信用则无法建立信任。
"言必信,行必果"
说话要可靠,行动要果断,体现诚信的实践要求。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的承诺具有不可抵赖性,强调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其他相关名言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辞让之心,智也;是非之心,信也"
孔子将仁义礼智信与人的基本情感相联系,构成道德认知的基础。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孟子以磅礴语气阐述仁的使命感,体现儒家伦理的终极追求。
以上名言均出自《论语》,部分扩展内容来自孟子等儒家经典,共同构成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