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武夷山题诗的代表作是《泛海》。此诗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展现了其心学思想。全诗如下: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明月当空,我乘着天地之正气,
驾着锡杖,飞跃这三万里的波涛。天空中有明月,我心更有光明月,
千载团圆永无缺。
诗文解析
首联: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以“险夷”比喻人生困境,表明这些困难不会阻碍内心的澄明,正如浮云般虚无且短暂。2. 颔联:“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通过“三万里”的夸张手法,展现大海的浩瀚无垠,呼应“心即理”的哲学观。
颈联与尾联:
“明月当空,我乘着天地之正气,驾着锡杖,飞跃这三万里的波涛。”
以“明月”象征光明与道义,体现其“致良知”的追求;“锡杖”则暗喻修行者的工具。 “天空中有明月,我心更有光明月,千载团圆永无缺。”
通过“光明月”的意象,表达对永恒真理的向往。
背景与意义
此诗作于王阳明被贬谪期间,正值其心学思想逐渐成熟之时。通过游历武夷山的感悟,他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境遇结合,既展现了豁达的胸怀,也蕴含了“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与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相呼应,成为明代文人士大夫心境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