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故事新编》的赏析:
艺术手法的创新
古今杂糅:鲁迅在《故事新编》中采用了“古今杂糅”的手法,将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打破了时空界限,用现代视角重新观照古代,揭示了古代人与事中某些被掩盖的真相。
艺术想象和虚构: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鲁迅进行了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例如,《奔月》中后羿的寂寞与悲哀,以及《铸剑》中三头搏斗的丰富想象,都是艺术想象和虚构的体现。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大都是有历史文献根据的,鲁迅在创作中力求将古人写活,不是“神化”或“鬼话”古人,而是将古人当作现实中的人来写。
浪漫主义:如《补天》是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浪漫主义小说,题材、人物、场景和精神都具有浪漫主义特点。而《铸剑》则是浪漫主义杰作,通过离奇情节和夸张手法,表现了向暴君复仇的精神。
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解读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对包括圣人孔子和儒道在内的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解读,更新了读者对“故事”的三观。例如,孔子不再被描绘得完美无缺,而是展现了其复杂的一面。
塑造中国脊梁:鲁迅通过女娲、大禹、墨子等历史人物,树立了中国脊梁的楷模,表现了这些人物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
社会批判与讽刺
揭露社会现实:作品在行文的许多细节里洞穿了人的本性,刻画了许多真实的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乱象。例如,《非攻》中墨子的形象,既表现了墨子的仗义和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残酷。
油滑手法:鲁迅在创作中采用了“油滑”的写法,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进行了嘲弄和消解,通过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贯通古今刺当下。
结构上的创新
双重时空:鲁迅在《故事新编》中构建了现实与幻想双重时空,使小说具有更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例如,《补天》中既有对古代神话的描写,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综上所述,鲁迅的《故事新编》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解读,揭示了社会现实,批判了时弊,并塑造了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