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这句话告诫人要有羞耻之心,不该做的事情不能做。
句子出处与意义
出处: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一段对话。
意义:这句话强调了羞耻心在人的行为准则中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心,就能在面临选择时,坚守道德底线,不做那些违背良知的事情。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心,就会失去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最终可能导致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的排斥。
相关引用
孟子:孟子曰:“无羞耻之心,非人也”。
朱熹: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孔子:行己有耻。
句子赏析
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在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物欲驱谴。这种内在的约束力,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境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这种羞耻心也能激发人们的自我反省和进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结论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是一句充满智慧的警句,它不仅告诫我们要有羞耻之心,还告诉我们有了羞耻心应该如何行动。通过培养羞耻心,我们可以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坚守道德底线,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尊严的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