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反思的优点和不足如下:
优点
以读为主,重视朗读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朗读的指导,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通过范读带动学生,尤其是当有些学生朗读得不够好时,老师留给了充分的时间耐心地进行指导,使他们的朗读得到进步。
读写结合,渗透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文本现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例如,在第三自然段中,教师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段话,学生有据可依,写起来得心应手,轻松快乐。
设计课件务实:在设计制作课件时,明确课件应达到的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力求美观实用,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感受。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开课伊始,教师出示课题后,首先出示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画出描述赵州桥特点的词语,直奔重点段,并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文化引领,贯穿始终:教师从“桥”的图文字开始引入各种古桥,到课中呈现我国非遗申报项目数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为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做些什么”,再到欣赏各类现代桥梁,感受桥梁文化,这个过程中无不渗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
情境激趣,注重实践:教师以“如果我是赵州桥,会怎么介绍自己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带入角色,化身赵州桥,用自己的话来“自我介绍”,不仅认识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为主体,主动建构: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特点时并没有做过多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数字的词语,用赵州桥的口吻来表达感受。学生情趣盎然,抓住不同的数字谈感受,在语言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不足
未能就地取材,联系实际:在认识中心句和过渡句方面,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句子叫中心句、过渡句,而是通过提问、解释的方法,加深了认识。
教学设计问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为什么能闻名于世,但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对这个问题似乎无从下手,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缺乏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以老师的讲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了。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在这节课中,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议:
加强朗读指导:教师应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尤其是对于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注重读写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运用文本资源,进行写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避免设置过于复杂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参与,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更多自主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