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中常被赋予雅称,这些称呼多源于其文化象征和诗意表达。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的桃花雅称及出处:
一、常见雅称及来源
阳春花 因桃花多在农历三月(阳春时节)盛开得名,是桃花最经典的雅称。
玄都花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后以玄都观为桃花代称。
武陵色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借指桃花源中的桃花。
红雨
李贺《将进酒》诗“桃花乱落如红雨”,形容桃花飘落时的绚烂景象,后成为桃花的雅称。
刘郎
刘禹锡以“刘郎”自称,后借指桃花,如“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芳菲
《楚辞》等古诗常用“芳菲”形容春日繁花,桃花亦包含其中。
二、其他雅称
桃华: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直接称桃花为“桃华”。 花桃
姻缘花:因桃花在《诗经》等文献中象征爱情,后世文人常以此称谓表达美好祝愿。
三、文化内涵
桃花的雅称多与其文化象征相关:
爱情与婚姻:红雨、姻缘花象征爱情与美好姻缘。
隐逸与理想:武陵色源自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代表隐逸生活。
时光流逝:刘禹锡用“刘郎”借指桃花,隐含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以上雅称通过诗词、典故等载体融入中华文化,成为桃花文化的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