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宣传话术套路
产品停售催促 "我们XX险停售了,再不买就晚了!"
真相:
这是保险公司利用政策更新或产品迭代,通过制造恐慌心理促进成交的常见手段。
"确诊即赔"承诺
"只要确诊就进行赔付,无需等待半年或一年!"
真相: 目前无此类产品,理赔需符合合同约定的临床分期和标准。健康告知宽松化
"健康告知直接打钩,没住过院就可以!"
风险: 忽视健康告知可能导致理赔失败,建议如实告知所有健康信息。 二、产品设计与条款陷阱 保障拆分与夸大
- 将一种疾病拆分成多种疾病写入合同,或加入罕见病以增加保障数量,但实际理赔概率并未提升。
- "5次重疾、7次轻症"等宣传可能夸大赔付次数,需仔细阅读条款细则。
捆绑销售与隐性收费
- 强行捆绑意外险、百万医疗险等,营造稀缺感;或通过高额返现型产品(如返还型重疾险)获取高额提成。
三、销售行为不当套路
代理人自我销售
保险公司通过高薪招聘大量代理人,部分代理人为完成业绩会先购买自家产品,形成"杀熟"行为。
离职后服务断绝
离职后客户可能失去保障推荐,且之前购买的保险产品可能无法续保或理赔。
四、应对建议
合同细节审核
重点关注保障范围、理赔条件、免责条款等,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被误导。
健康告知规范
坦诚填写健康告知,若发现疑问可要求保险公司明确说明。
产品对比与选择
不同公司同类产品保障差异较大,建议多方比价,优先选择保障实在、条款透明的产品。
以上内容综合了保险行业的普遍现象和监管提示,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保持理性,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