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的“四同三送”内容,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内容解析
“四同” - 同吃:
与群众共同用餐,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 同住:集体住宿,体验群众生活,建立信任;
- 同劳动:参与生产劳动,如义务植树、政策宣讲等实践活动;
- 同学习:共同学习党的政策、法律知识或文化技能,提升群众素质。
“三送” - 送法律:
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 送政策:解读国家及地方政策,帮助群众了解发展机遇;
- 送温暖:通过慰问品、走访交流等方式,关心群众生活,传递关怀。
二、活动意义
通过“四同三送”活动,旨在实现从“住家里”到“住心里”的转变,建立深厚的“鱼水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三、实施场景示例
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义务植树(如“师生共种同心树”活动),同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社区走访:社区工作人员深入新疆籍商户家中,了解经营困难,送上慰问品,并宣传民族政策;
驻村工作: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谋划脱贫致富路径,同时进行政策宣讲和法律普及。
以上内容综合了不同地区开展“四同三送”活动的典型做法,体现了其作为基层治理创新举措的广泛适用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