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景观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将沙漠比作雪,燕山月比作钩,构建边塞苍凉图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以银河喻瀑布,展现庐山雄伟气势。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春风比作剪刀,形象描绘柳叶生长形态。
二、情感表达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将愁绪比作江水,表达亡国之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浮云、落日喻游子与故人的情谊。
三、生活场景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通过黄鹂、白鹭等意象,展现春日生机。
四、时空意象类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以白发喻愁绪,突破时空限制。
五、哲理思考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蕴含哲理。
注:部分诗句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含比喻(老骥喻壮志),但更多被归类为壮志豪情的象征,比喻性相对较弱,故未列入自然景观类。建议结合具体教学需求选择适用诗句。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