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缩句中,谓语后的结助词“着”“了”“过”是否保留,需根据其语法功能判断:
一、需保留的情况
表示动作状态的“着”
当“着”作谓语动词的补语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缩句为“同学们上课”会丢失时态信息,因此需保留。
表示动作完成的“了”
“了”作谓语动词的补语时,表示动作已结束,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缩句为“赵老师上课”会改变句意,需保留“了”以体现完成时态。
表示动作经历的“过”
类似“了”,“过”作补语时强调动作的过去经历,如“我曾经去过北京”缩句为“我去过北京”保留了关键信息,需保留。
二、可删除的情况
当这些助词作状语或补语时,可删除。例如:
状语中的“了”: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很感动。”(“了”作状语,缩句时可删去)
补语中的“了”:
“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了”作补充成分,缩句时可删去)
三、注意事项
缩句需保留主谓宾核心结构,修饰语(如“着”“了”)通常需删除;
若助词位于句首或句中其他位置(如“他静静地听着”中的“地”),则不属于谓语补语,需根据具体语法功能判断。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练习,例如:
保留“着”的例子:
“他正在写作业”→“他写作业”(错误)→“他正在写”
删除“了”的例子:
“她完成了作业”→“她作业完成”(错误)→“她完成作业”
通过对比分析,可更好地掌握助词在缩句中的保留与删除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