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德修养类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二、处世哲学类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 看事要明辨是非,处世需知进退。——《史记》
5.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三、行动准则类
1.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敏而好学,不亦说乎?——《论语》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 事虽小,不为不成;人虽贫,志不可移。——《荀子》
4. 临大事而惧,畏难而退,非君子也。——《论语》
5.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四、修身境界类
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 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仁由己不亦仁乎?——《孟子》
3.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荀子》
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5.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
这些名句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既包含个人品德的修炼,也涉及社会关系的处理。建议结合具体情境思考其内涵,逐步内化为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