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赏析题的写作需要结合文本分析、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以下是具体方法及示例:
一、修辞手法赏析
拟人手法 例:《竹里馆》中“明月来相照”将明月拟人化,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夸张手法
例:《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夸张手法展现泰山雄伟气势。
二、意境与情感表达
自然意境
例:王维的《竹里馆》通过“深林”“明月”营造静谧、悠远的意境,体现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情感共鸣
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生不逢时的悲怆感,引发读者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三、关键词语解析
核心意象
例:《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既是曲名,又象征离别哀思,成为触发思乡情感的关键词。
动作描写
例:“弹琴复长啸”通过重复动作强化诗人孤独与超脱的矛盾心理。
四、艺术特色分析
动静结合
例:王维诗中以“独坐”(静)与“弹琴长啸”(动)对比,突出竹林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波动。
时空对照
例:《逢入京使》通过“故园东望路漫漫”(空间)与“双袖龙钟泪不干”(时间)的对照,强化思乡的紧迫感。
示例赏析题
《竹里馆》
修辞: 拟人(明月相照)、静谧氛围营造 意境
情感: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与自我对话的宁静
《登幽州台歌》
修辞:夸张(“独怆然而涕下”)
意境:天地苍茫,个人渺小,凸显孤独与悲怆
情感: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历史无常的感慨
注意事项
结合文本具体语境分析,避免空洞评价。- 参考权威资料(如苏东坡、王国维的赏析)深化理解。- 注意答题规范,分点作答更清晰(如修辞、意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