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见面的礼节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需根据场合和对象灵活运用:
一、基本礼节形式
拱手礼(抱拳礼) - 动作:
双腿站直,上身微俯,两手相抱合于胸前,左手抱右手(左手为善,右手为恶),身体保持中正。 - 适用场合:日常平辈交往、道俗之间、信众对道士。
作揖礼(圆揖) - 动作:
身体微弯成月牙状,两手于腹前合抱,上不过眉下不过膝,行礼时面带微笑。 - 适用场合:对长者、尊贵宾客或重要场合。
二、特殊场合礼仪
叩拜礼 - 一礼三叩:
1. 站立于跪垫(八字形)前,两手合抱于腹前举至口齐或鼻上,左手捂心,右手按跪垫。 2. 抬头时左手收回捂心,右手按背形成“十”字,俯伏叩首两次。 3. 礼毕后结印弯腰至膝前,退后一步。 - 三礼九叩:重复“一礼三叩”两次,需先敲三下大磬。 - 适用场合:平日朝神、重要宗教仪式或特殊祭祀活动。
作揖变体 - 单揖:
仅作一次躬身合抱,适用于一般社交场合。 - 还礼:对方作揖时回应相同礼节,表示平等尊重。
三、禁忌与注意事项
称谓规范
- 对道士应称“道长”“仙长”“师父”等,不得使用“老兄”“哥姐”等俗称。 - 非宗教人士可称呼“张道长”“李道长”等尊称。2. 行为准则
- 见面时需保持安静,避免嬉笑言谈,保持仪态庄重。 - 不可随意触碰道士法器(如拂尘),需保持距离。3. 年龄禁忌
- 避免询问道士年龄,遵循“道不言寿”的传统。
四、总结
道家礼节以“谦和”“自然”为核心,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对道的敬畏。日常交往以拱手礼为主,重要场合辅以叩拜礼,需结合场合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