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原文及赏析
原文:
老螃蟹觉得不安了,觉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蜕壳了。他跑来跑去的寻。他想寻一个窟穴,躲了身子,将石子堵了穴口,隐隐的蜕壳。他知道外面蜕壳是危险的。身子还软,要被别的螃蟹吃去的。这并非空害怕,他实在亲眼见过。他慌慌张张的走。
旁边的螃蟹问他说,“老兄,你何以这般慌?”
他说,“我要蜕壳了。”
“就在这里蜕不很好么?我还要帮你呢。”
“那可太怕人了。”
“你不怕窟穴里的别的东西,却怕我们同种么?”
“我不是怕同种。”
“那还怕什么呢?”
“就怕你要吃掉我。”
赏析:
鲁迅的《螃蟹》是一篇富有象征意义的寓言故事。故事中的老螃蟹在面临蜕壳的威胁时,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之前的经验——蜕壳时身体会暂时变软,容易成为其他螃蟹的猎物。老螃蟹的恐慌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和潜在威胁时的本能反应。
故事通过老螃蟹与旁边螃蟹的对话,揭示了恐惧的根源。老螃蟹不仅害怕蜕壳过程中的危险,更害怕被同类吃掉。这种恐惧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和残忍,即使在同类之间,也会因为利益冲突而产生敌意。鲁迅通过这个故事,警示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友好、实则心怀叵测的人。
《波儿》原文及赏析
原文:
波儿气愤愤的跑了。波儿这孩子,身子有矮屋一般高了,还是淘气,不知道从哪里学了坏样子,也想种花了。不知道从哪里要来得蔷薇子,种在干地上,早上浇水,上午浇水,正午浇水。正午浇水,土上面一点小绿,波儿很高兴,午后浇水,小绿不见了,许是被虫子吃了。波儿取了喷壶,气愤愤的跑到河边,看见一个女孩子哭着。波儿说,“你为什么在这里哭?”女孩子说,“你尝河水什么味罢。”波儿尝了水,说是“淡的。”女孩子说,“我落下了一滴泪了,还是淡的,我怎么不哭呢。”波儿说,“你是傻丫头!”波儿气愤愤的跑到海边,看见一个男孩子哭着。波儿说,“你为什么在这里哭?”男孩子说,“你看海水是什么颜色?”波儿看了海水,说是“绿的。”男孩子说,“我滴下了一滴血了,还是绿的,我怎么不哭呢。”波儿说,“你是傻小子!”波儿才是小傻子哩。世上哪有半天出芽的蔷薇花,花的种子还在土里呢。便是终于不出,世上也不会没有蔷薇花。
赏析:
《波儿》是鲁迅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通过一个小女孩波儿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天真无邪、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波儿在种花过程中,因为对生命和自然缺乏足够的了解,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她先是尝试在干地上种蔷薇花,结果因为浇水不当导致花苗枯萎。然后,她到河边和海边,分别遇到哭泣的女孩子和男孩子,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关于河水和海水的“深刻”见解,但这些见解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常识。
通过这个故事,鲁迅不仅展示了儿童的天真和可爱,还通过波儿的经历,隐喻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和荒谬。例如,波儿从河水和海水中得到的“淡”和“绿”的结论,反映了成人世界中的表面化和片面理解。鲁迅通过这种对比,提醒读者要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自然和生活的真实面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总的来说,鲁迅的《螃蟹》和《波儿》都是通过简短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前者通过螃蟹的蜕壳,揭示了人性中的恐惧和自私;后者通过波儿的天真,反映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和荒谬。这两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