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文言文原文如下: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翻译: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的小芽,然而竹子天生具备着节和叶。从竹笋脱壳而出到拔地而起高达十寻的成竹,都是一开始就具备的。现在的画家们,却是一节一节地画,一叶一叶地堆叠,这样哪里还有完整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子,一定要先把竹子的大致形象放在心中,拿起笔来仔细观看,才能看到他所想画的竹子,迅速地跟着它,快速地挥笔,一气呵成,来追他所看到的。就像兔子跃起、猎鹰俯冲一样,稍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与可教我画竹子是这样的。我不能这样,但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不能做到的原因,是由于想法和动作内外不一,心与手不能协调一致,没有学习的过错啊。所以凡是心里明白而操作不熟练的,平常自己以为明白,可事到临头就忽然忘记了,难道只有画竹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