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是一个 联合式成语,由“咬”和“嚼”两个字组成。在这个成语中,“咬”和“嚼”都有仔细品味、斟酌的意思,联合起来形象地表达了过分推敲字句的含义。
成语解释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讽刺意味,用于批评那些过于注重文字表面而忽略整体意义的行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讲话或写作时过分推敲字句。
作定语:可以用来修饰名词,表示某事物或人的特点是过分注重文字。
作状语:可以用来修饰动词,表示某种行为或状态。
成语出处
元 乔吉的《小桃红 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成语辨析
咬文嚼字与 字斟句酌:两者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但咬文嚼字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而字斟句酌则更侧重于在字句之间进行仔细的斟酌和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咬文嚼字”这个成语通过其联合式的结构和贬义的感情色彩,生动地描绘了过分注重文字表面而忽略整体意义的行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