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示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示例:“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示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示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示例:“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
示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用介词“被”表被动
示例:“邻居们被他的吼声惊醒了。”
示例:“病号都被感动得哭了。”
“被”后面表语语或补语,可不用“于”:
示例:“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口语中常用“让”“叫”“给”表被动
示例:“庄稼叫野猪糟踏了。”
示例:“孩子的衣服给挂破了。”
用“为……所……”和“被……所……”表示被动
示例:“壮士大多是被捕去的。”
这些类型构成了古汉语中被动句的主要形式,并且有些形式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