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车夫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贫穷的底层人民的苦闷与无奈。通过他们的动作和神态,反映出他们虽然有过辉煌的时刻,但现实生活的艰辛使他们感到无奈和悲哀。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赏析: 这段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子的外貌特征,将一个健壮、朴实、充满生机的祥子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赏析: 用比喻的手法,将祥子比喻成一棵树,写出了年轻的祥子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饱满精神和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下文祥子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相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得安全,舒服。
赏析: 通过祥子的身段特征和动作细节等描写,塑造了这个年轻活力的形象,体现了他拥有引以为豪的身体素质。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
赏析: 祥子和孔乙己、阿长一样,没人真正关心他们姓甚名谁,在世人眼里,他们都是无足轻重的人,根本无需知道他们真正的名姓,那个时代真的异常冷漠,悲哀。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是特别的可爱,不应当再太自苦了。他立起来,明知道身上还很软,可是刻不容缓的想去打扮打扮,仿佛只要剃剃头,换件衣服,他就能立刻强壮起来似的。
赏析: 此时的祥子自尊自爱,明明还很虚弱,但是仍然想撑起来打扮自己,他不服输。看见了人马的忙乱,听见了复杂刺耳的声音,闻见了干臭的味道,踏上了细软污浊的灰土,祥子想爬下去吻一吻那个灰臭的地,可爱的地,生长洋钱的地!没有父母兄弟,没有本家亲戚,他的唯一的朋友是这座古城。这座城给了他一切,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这里有的看,有的听,到处是光色,到处是声音;自己只要卖力气,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钱,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好东西。
赏析:
祥子重回这个熟悉的城市,感觉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他爱这里的一切,他只想在这里好好挣钱,因为他无亲无故,他不想回到乡下,不愿面朝黄土面朝天。这段老舍也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对城市进行描写,值得我们借鉴。
这些句子通过生动的外貌、动作和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了祥子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