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刻文化内涵的散文集,以下是一些好段摘抄及赏析:
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暮色压着茫茫沙原。 赏析:
这一段文字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让读者感受到莫高窟的奇特之处和神秘感。通过和尚的发愿和动作,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文化遗产的敬仰和使命感。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枝腊梅,淡淡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赶近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慑住。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对腊梅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希望的希冀和对生活的热爱。腊梅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雅淡洁的精神,激励人们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应保持希望和正能量。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揪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引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对“天下”的理解。范仲淹的胸怀和气概被赞美为令人惊叹,但他所指的“天下”仍局限于他个人的胸襟,这反映了作者对文人胸怀的深刻洞察和对文化局限性的思考。陶渊明的归隐行迹、山水情怀和千古诗句都与庐山密不可分,谢灵运的名气赶不上陶渊明,却也算得上我国文学史上五言山水诗的鼻祖。这两位大诗人把庐山的山水作了高品位的诗化垫基,再加上那一僧一道,整个庐山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文化史。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对庐山及其相关文化人物的描写,强调了庐山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陶渊明和谢灵运等诗人的贡献使得庐山成为文学和文化的象征,展现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影响力。
这些摘抄不仅展示了《文化苦旅》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还体现了余秋雨对文化、历史和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感悟。通过这些文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厚重和历史的沧桑,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