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克勤于邦可俭于家是什么名言?

59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古训,它强调了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家庭层面,都应该保持勤劳和节俭的美德。这句话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是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出处与原始含义

《尚书·大禹谟》: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这句话是大禹在帝舜的面前,帝舜对大禹的赞扬,称赞他既能勤劳地治理国家,又能节俭地管理家庭,不自满,因此非常贤能。

含义解析

克勤于邦:指的是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努力,不辞辛劳,全力以赴。

克俭于家: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要节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文化意义与现代应用

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这句话后来被总结为“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口号,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在追求国家繁荣的同时,也要注重家庭的经济节约和管理。

个人品德修养:勤俭不仅是家庭生活的美德,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它要求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保持勤劳和节俭,避免奢侈和浪费。

社会价值: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勤奋工作,为国家的进步贡献力量,同时也要注重家庭的经济状况,避免因物质诱惑而走向浪费和奢侈。

总结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一句富含哲理的古训,它不仅是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也是现代社会仍然推崇的道德准则。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学到在国家事务和家庭生活中,勤劳与节俭同样重要,它们是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