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 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种创作风格在席勒的剧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生活逻辑:
席勒的剧本中常常存在不合生活逻辑的情节和人物行为,这些行为往往是为了传达作者的政治理想而设定的。
人物抽象化:
在席勒的剧作中,人物形象往往被抽象化,成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缺乏性格上的真实性和深度。
观念图解式:
席勒的剧作有时过于强调观念的表达,而忽视了人物和情节的合理性,导致作品缺乏现实生活的厚重感。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针对拉萨尔在剧本中的观念图解式,批评他“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认为,这种创作方式虽然能够突出时代精神,但却牺牲了人物的个性和真实性,使作品失去了生活的厚重感和可信度。
因此,席勒式创作风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但其过分追求抽象时代精神而忽视现实生活真实性的做法,也受到了马克思等批评家的批评。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