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孔子少时好学的三个故事

59

孔子少时好学的三个故事如下:

夜以继日地读书

孔子小时候非常勤奋,三岁时母亲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四岁时他已经能念百余字。有一天,母亲想考考他,于是问:“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子回答:“都记住了。”母亲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孔子担心自己记不住,于是决定晚上起来再练习。他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回答:“都记住了。”孔子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哥哥被他的刻苦学习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于是,孔子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直到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在睡梦中写完最后一个字。

进入太庙求教

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孔子在太庙里认真考察每一件不明白的事物,并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他样样都要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有人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懂礼,但孔子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

刻苦练习礼仪

孔子小时候不仅好学,而且对礼仪、祭祀等上层人士的学问非常感兴趣。有一年秋天,天气寒冷,孔子却聚精会神地在窗下读书。母亲心疼地劝他歇一会儿,他却回答说:“好啊,然后拿着诅咒,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问他:“你行大礼干什么呢?”孔子回答:“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后非常惊讶。

这些故事展示了孔子从小就养成的刻苦学习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望,为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