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名称 | 时间 | 习俗 | 传说由来 |
| :------: | :--: | :--: | :------: |
|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拜年、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 | 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 | 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
| 龙抬头 | 农历二月初二 | 剃龙头、吃龙食等 | 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
| 社日节 | 农历二月初二 | 祭祀土地公公等 | 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
| 上巳节 | 农历三月初三 | 踏青、祭祀等 |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
| 寒食节 | 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前一天 | 吃冷食等 | 传说晋文公流亡时,介子推曾为他割股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忘记介子推,放火焚山,介子推抱母烧死,后人为纪念忠臣义士,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吃冷食 |
| 清明节 | 公历4月5日前后 | 扫墓、踏青等 | 清明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 传说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
| 七夕节 | 农历七月初七 | 穿针乞巧、拜织女等 | 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 | 布施等 | 少数地方有,如今被冷落 |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吃月饼、赏月、祭月等 | 寓意家人团圆 |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初九 | 登高、赏菊等 | 又称敬老节 |
| 冬至节 | 公历12月21~23日 | 吃饺子、羊肉等 | 至交节 |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 守岁、吃团圆饭等 | 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
希望这个表格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和时间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