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形”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本义:忘记形体,注重内在修养
出自《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核心思想:指通过修养志向达到超越物质层面的境界,此时形体(肉身)成为内在精神的载体,故可“忘形”。
二、引申义:因情绪激动或过度兴奋而失去言行分寸
例如:
得意忘形:形容人因成功或喜悦而忘却应有的举止,如“他一获奖就有点得意忘形了”。
忘形交:指朋友间相处不拘礼节,如“他们俩是忘形交,经常彻夜长谈”。
补充说明
与“忘利”的对应关系:在《庄子》中,“养形者忘利”指专注于物质满足而忽略精神追求,“养志者忘形”则强调精神层面超越物质层面的升华。
文学运用:该词常用于诗词歌赋中,如韦庄《对酒》以“一壶春酎可忘形”表达借酒消愁的豁达,秦观《满庭芳》用“相与忘形”描绘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综上,“忘形”既包含哲学层面的自我超越,也包含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