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以节俭和勤奋著称。他的生活方式和家风深受其家庭背景和教育理念的影响。
出身与家风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耕读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祖父曾星冈年轻时曾沉迷于享乐,但在族中长辈的提醒下,幡然醒悟,开始勤奋劳作,并总结出一套勤俭持家的法宝,要求全家人必须做到,包括早起、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打扫、祭祀和友邻等。
节俭的生活
曾国藩尽管身居高位,但一生节俭自守,没有当时高官的骄奢淫逸之风。他要求家人保持寒素家风,饮食起居都非常简朴。据说他每餐只吃一道菜,除非有客人,决不增加菜。他的饮食非常节俭,每餐荤菜多则一样,少则没有,如果有客人来,则添一样荤菜。时人笑称其为“一品宰相”。
勤奋的工作
曾国藩读书十分勤奋。道光十六年,他在返程途中买回一套《二十三史》,“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庭户,几一年”。出仕后,他为政之勤也让人赞叹。任两江总督时,他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词。任直隶总督时,他决意清理狱讼,重大案件均亲自审讯,半年之间结案4万多件,多年尘牍为之一清。
对后代的教诲
为了让子弟们勤俭劳苦,防止他们骄奢倦怠,曾国藩为家人制订了一套十分具体的尚俭课目,规定家中男子是“看、读、写、作”,女子是“衣、食、粗、细”。并详细规定,女子早上、上午烧茶煮饭,扫抹房舍,中午织麻纺纱,下午和晚上缝衣制鞋和刺绣。
清廉自守
曾国藩做官几十年,不管是在地方任职还是宫廷掌印染,从来不取一文来历不明的钱,而且发誓不靠做官来发财。他说:“予自30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勤俭节约和勤奋努力都是成功的关键。他的生活方式和家风不仅影响了家庭,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