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炎炎”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夏季最炎热的时期,常用于形容天气酷热难耐的景象。具体解析如下:
一、词语含义
核心词义 - “盛夏”:
指夏季最炎热的阶段,通常对应农历五月(仲夏),此时气温高且湿度大,是一年中最需防暑的时期。
- “炎炎”:形容火焰炽盛、天气酷热,常与“烈日”“骄阳”等词语搭配使用。
整体意境 该成语通过重复“炎”字强化炎热感,常与自然现象(如“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结合使用,形成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二、用法与出处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典型例句:
1. 炎炎盛夏,吃上一个冰镇西瓜是一种享受。 2. 盛夏炎炎,城市与乡村好似蒸笼一般。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酷暑、三伏天、烈日当空。- 反义词:寒冬腊月、冰天雪地。
四、补充说明
该成语出自宋代苏轼《教战守》等古籍,历史文献中常与农事活动形成对比,如“盛夏力作”。在文学创作中,常通过“盛夏炎炎”营造压抑氛围或烘托人物心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