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怒放”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内心极为高兴、喜悦到如同花朵盛开般的强烈情感。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析:心花(心中的花朵)怒放(盛开),比喻内心喜悦如花朵绽放
情感表达:强调喜悦的强烈程度,通常用于描述突然而来的、难以抑制的快乐
二、出处与典故
文学出处:最早见于清代李宝嘉的《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文化背景:佛教文化中,莲花象征清净本心,故“心花”喻指纯净的心灵状态,“怒放”则体现觉悟后的喜悦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欣喜若狂、兴高采烈、眉飞色舞
反义词:黯然销魂、五内俱焚
四、使用示例
喜悦场景:
听到女儿被清华录取,王阿姨“不禁心花怒放,高兴得跳了起来。”
生活场景:
农民丰收时“乐得心花怒放”,展现对自然的感激
情感表达:
收到心仪礼物时“笑得心花怒放”,传递无法抑制的兴奋
五、情感层次
该成语属于 褒义成语,通常用于描述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如成就、喜悦、解脱等。其情感强度较高,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避免与“若无其事”等中性表达混淆。
综上,“心花怒放”通过生动的比喻,精准传达了人类共通的喜悦情感,是汉语表达中极具感染力的成语之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