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 是相同的概念。它们都指代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即当一个人(通常是教师或权威人士)对另一个人(通常是学生或其他被期望者)持有高期望时,这种期望可能会无意识地转化为被期望者的行为表现,使得被期望者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这个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伊迪丝·雅各布森在1968年通过实验验证。他们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先对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告诉教师这些学生有很高的潜力。结果发现,这些被教师认为有潜力的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发展中表现得比其他学生更好。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命名来源于不同的历史典故。皮格马利翁效应源自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他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雕像,并倾注了全部的爱恋和期望,最终爱神阿芙洛狄忒赋予雕像生命,使她成为皮格马利翁的妻子。而罗森塔尔效应则是直接以提出这一效应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姓氏命名。
尽管命名不同,但这两个效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强调了期望对个体行为的重要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