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周易》中的思想。具体分析如下:
文献出处
该句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原文为:"实践出真知"的类似表述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通过实践获得深刻理解的重要性。
思想背景
《周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主张通过"体用合一"的实践哲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认为,理论需通过实践验证,才能转化为真正的智慧。
后续发展
虽然《周易》是最早的相关文献,但后世诸多思想家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例如:
- 白居易在《赋得自言书》中提到"踏遍青山人未还",强调通过实践探索的执着;
- 马克思在唯物主义认识论中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核心意义
该句强调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需通过实践验证,而实践又不断推动理论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实践出真知"的哲学基础源于《周易》,并在后世不断被不同思想家以不同形式继承和发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