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于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1837年2月10日逝世于圣彼得堡。
普希金在皇村学校求学时,受到了十二月党人、拉吉舍夫和恰达也夫等人的思想影响。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戏剧和小说等多个领域,尤其以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而闻名。普希金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政治抒情诗如《致恰达耶夫》(1818年)、《自由颂》(1817年)、《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年)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年)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年)等。
普希金的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年)、《青铜骑士》(1833年)等。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年)、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年)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年)。
普希金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和文字,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别林斯基则认为他是“俄罗斯第一位诗人和艺术家”。1999年6月6日是普希金诞生二百周年,俄罗斯把这一天作为国家节日举国欢庆,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在这一天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