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美德,以下是一些名人的诚信故事:
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他们偷偷地摘了一朵大黄花送给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但儿子的行为让她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他在国都市南门立了一根三丈之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小时候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门德尔松的诚实:
门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一次,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为正在英国访问的门德尔松举行盛大的招待会。当门德尔松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尔兹》这支曲子时,女王倍加赞赏,说:“单凭这一支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安详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原来她妹妹芬妮亚也是个极有音乐造诣的作曲家,她写了这首曲子,几位兄弟不赞成署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这些故事展示了诚信在个人品德和成功中的重要性。希望这些故事能激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坚守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