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至12章人物心理及相关语言批注
第七章
心理活动:祥子心里总想着夏太太的诱惑,仿佛她是欲擒故纵,又仿佛是她根本没有那意思。祥子在她身上越来越看出虎妞的意味,干脆逃了。
语言特点:老舍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北平的六月,热得令人不想吃饭,下雨是天气说变就变,没人坐车的时候会可怜车夫。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北平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祥子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和世道不公。
第八章
心理活动:外面的谣言他不大往心里去,也和别人一样急忙收了车。祥子在专心致志地拉车,两耳不闻窗外事,却不露痕迹地介绍了动荡不定的时事。
语言特点:作者通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比喻,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即将到来的变故。同时,祥子的希望与开心与前文的描写形成对比,为下文遭遇挫折做了铺垫。
第九章
心理活动:祥子感到自己并没有惊人的才力,能够作出些惊天动地的事业,所以就按着自己的理想来布置自己的工作与家庭。他虽然无补于社会,但至少愿言行一致,不落个假冒为善。
语言特点:通过对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和“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金钱至上和人们对金钱的盲目追求。
第十章
心理活动:祥子在曹家遇险,被孙侦探敲诈,被迫结婚,卖车葬虎妞,买车(人生)的三起三落,这些经历让他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语言特点:这一章通过一系列事件,展现了祥子从坚韧不拔到麻木潦倒的转变,突出了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巨大影响。
第十一章
心理活动:祥子与虎妞的关系进一步加深,虎妞对祥子有意接近,她的介入开始影响祥子的生活,使他感到困惑和不安。
语言特点:通过描写祥子与虎妞的互动,作者展现了虎妞的性格特点,如有心计、大胆泼辣、好吃懒做等,同时也反映了祥子在面对感情和生活压力时的无奈和挣扎。
第十二章
心理活动:祥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开始自甘堕落,狡猾好占便宜。
语言特点:这一章通过祥子的内心独白和行为描写,展现了他从坚韧不拔到自甘堕落的心理变化,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残酷影响。
总结
通过第七章至12章的分析,可以看出祥子的心理变化与他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老舍通过对北平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祥子日常生活的细节刻画,生动地展现了祥子从一个勤劳朴实的车夫逐渐走向绝望和堕落的过程。同时,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物的互动,如虎妞、刘四爷、孙侦探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