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康桥的由来有着深厚的情感与历史渊源。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对徐志摩而言,不仅是学术的殿堂,更是他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留学时光:
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徐志摩为了追随著名哲学家罗素,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在这段期间,他不仅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而且对爱、美与自由产生了深深的信仰,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和政治理想。
情感纽带:
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结识了一位姑娘,他们经常在康河边散步,手挽着手畅想美好的爱情。这段美好的回忆成为他后来创作《再别康桥》的灵感来源。徐志摩在诗中表达了对康桥无尽的眷恋和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创作灵感:
康桥的自然美景,尤其是康河的微风和绿波,唤醒了徐志摩的性灵,激发了他的诗情。他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康桥不仅是他的“生命的源泉”,也是他“精神的依恋之乡”。
诗歌创作:
1928年7月,徐志摩重游康桥,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展纸抒怀,吟成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这首诗成为中国与英国文化沟通的一个纽带,许多中国游客到英国访学或游览时,都希望亲眼看看徐志摩诗中的康桥。
综上所述,徐志摩与康桥的渊源不仅体现在他的学术和情感生活中,更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再别康桥》不仅是对康桥美景的赞美,更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情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