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哲理类
1.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观书有感》- 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人生哲理类
1.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3. 《游山西村》-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社会哲理类
1. 《咏史》- 高适: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2. 《草》-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八阵图》-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辩证哲理类
1.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2. 《浪淘沙九首》-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些古诗通过自然现象、人生境遇、社会现象等载体,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和人生智慧。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通过“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角,揭示了看待问题的全局性;朱熹的《观书有感》则以“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比喻,阐发了实践与知识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