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谦逊的诗词,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古代诗词
徐庭筠《咏竹》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以竹子的谦逊品格自喻,成为后世文人墨客的座右铭。
郑板桥《竹梅图的对联》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通过对比竹梅特性,表达谦逊而不失傲骨的处世哲学。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虽为壮阔之句,但隐含只有不断进取、保持谦逊才能拓展视野的哲理。
二、现代诗文
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以墨梅自比,体现不慕虚荣、坚守本真的谦逊态度。
朱熹《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用流水喻知识,强调谦逊学习的重要性。
三、经典格言与警句
《尚书·大禹漠》
“谦受益,满招损。”
古代典籍中的至理名言,流传千古。
蒙古谚语
“最谦虚的人,是最有出息的人。”
简洁而深刻的民间智慧,体现谦逊与成就的正相关。
四、其他相关诗句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老子》
佚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王守仁:“与人交,忠信持谦卑。”
以上诗词文句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谦逊的内涵,既有自然意象的隐喻,也有人性哲理的升华,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谦逊美学的丰富内涵。